顯示包含「冷製手工皂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冷製手工皂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10年4月25日星期日

CP#41---鎮靜蘆薈皂(Aloe Vera Soap)

  保養品中加入蘆薈大家一點都不陌生;蘆薈含胺基酸及80多種有效藥用成份,能抑制黑色素,具美白和紓緩皮膚因紫外線傷害的疼痛;它亦有殺菌修護、強化免疫功能、促進新陳代謝、防老化和美肌的作用。
  蓖麻油佔18%,個人很喜歡這種帶有蘋果香氣的油品,每次倒油時都忍不住要聞一聞;它給皂皂有趣的透明感和大量的泡沫,能緩和及潤滑皮膚。
  這款蘆薈皂去年已經打過一次,很喜歡它的清香(來自新鮮蘆薈)和多泡,今年夏天也要用它來守護日曬的皮膚。

INS: 137
棕櫚油 40% / 葵花籽油20% / 蓖麻油18% / 棕櫚核油 10% / 椰子油10% / 蜜蠟 2% / 維他命E
添加:新鮮蘆薈

  今次用了黃蜜蠟,沒有上次用白蜜蠟的雪白。

製造日期:2010年4月24日
熟成日期:2010年6月12日
保存期:熟成後8個月(但若皂身未出現黃班,都可以使用。)
存貨:20塊

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

CP#40---小麥草薄荷皂(Wheat Grass & Mint Soap)

Black Bear攬住塊薄荷皂好滿足咁訓著咗
適用:一般膚質  
  這款皂加入了薄荷腦和綠薄荷精油,洗起來會有清涼的感覺,精神為之一振。因為薄荷的揮發性高,若想享受它芳香清涼的氣味,最好趁新鮮用。
INS: 133
棕櫚油 40% /椰子油20% / 芥花油20% / 葵花籽油20% / 維他命E
超脂:荷荷巴油
添加精華油:綠薄荷EO,山雞椒EO
添加:
1)有機小麥粉(含有豐富的葉綠素,可促進青春痘疤痕、皮膚疾病患傷口的癒合,更可以有效增強皮膚的免疫力,幫助敏感或者發炎皮膚舒緩、修復以及減輕疼痛。)
2)薄荷腦(殺菌,有助傷口和濕疹等皮膚不適)

製造日期:2010年4月14日
熟成日期:2010年6月2日
保存期:一年(但若皂身未出現黃班,都可以使用。)
存貨:15塊

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

CP#39---紫草備長炭皂(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Charcoal Soap)

適用: 乾性皮膚用春夏秋天用/油性冬天用/洗面/沐浴

  開始打夏天皂了,第一就打小燕和我都很喜歡的配方。除了小燕,打的時候亦想著另一位弟兄,是我在上星期上大陸時認識的,他因為有感天父賜他新生(他太太給他一個腎--很偉大,我都不知自己能否做到),很熱心在國內服事。希望有機會探訪他在香港的田園,一定用這款手工皂作禮物。...不知是不是因為打皂的時候想著一位弟兄,出來的皂果然很Man--黑黝黝的樣子,還配上了雪松精華油的木質香;不過,這款皂除了有備長炭的深層潔淨力,還有乳木果脂的滋潤,洗後淨而不乾,男女都合適。
  上兩次的炭皂,都用了花草浸泡油,今次就用上紫草,有消炎鎮靜的功效。

INS: 141
(紫草根浸泡半年)芥花油23% / 棕櫚油 20% / 棕櫚核油 20% / 椰子油10% / 乳木果脂10% / 白油10% / 葵花籽油7% / 維他命E
超脂:荷荷巴油
添加精華油:雪松EO,迷迭香EO,備長炭粉(吸附毛孔污垢,平衡油脂分泌)

製造日期:2010年4月11日
熟成日期:2010年6月1日
保存期:一年(但若皂身未出現黃班,都可以使用。)
存貨:15塊
  
  家中的晾皂架上有黑色皂,橙黃色皂,紫色皂,啡黃色皂,加上快要出世的綠色皂,好colourful啊!

2010年4月1日星期四

CP#38紫草抗菌沐浴皂(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oap)

適用: 濕疹/痘痘/乾性/中性皮膚/沐浴/洗面

  近來算忙,然後是懶,到現在才把這個post出來。
  今是第三次有朋友來看我打皂了。還記得第一次有人來看,手忙腳亂,就是因為怕人家等不好意思。這兩次我都告訴自己,一定要悠悠閒閒的。由預備材料、攪拌到晾皂,手工皂是急不來的。結果,說好了1小時的示範,用了2個小時。
  這是糖亞一個很實用的配方,我最愛用來示範,材料簡單,打的過程比較簡單容易,成品泡泡多多,洗完皮膚不乾。加入紫草有殺菌修護的功效,浸了半年,今次用到20%的紫草浸泡油,所以顏色較上次深一些。

INS: 140
棕櫚油 30% / 椰子油20% / 橄欖油20% / (紫草根浸泡半年)芥花油20% / 白油10% / 維他命E
超脂:荷荷巴油
添加精華油:醒目薰衣草,尤加利

製造日期:2010年3月27日
熟成日期:2010年5月15日
保存期:一年(但若皂身未出現黃班,都可以使用。)
存貨:19塊

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

CP#37---金盞花牛奶皂(Pot Marigold Milk Soap)(失敗)

  這是第二次全程低溫用純牛奶溶NaOH,可恨~竟然在脫模後才發現有鹼的結晶在皂裡面(圖中白色的點點),切開的地方還有鹼液流出來;使一向手勢準確的我,沮喪不己。因為未溶的鹼留在手工皂內,會對皮膚造成刺激,所以這底皂是要報銷了。除了這一敗筆,整塊皂其實作得很細緻的,連皂章也蓋得很美,鳴~心痛!熟成後,多數用來洗厠所~鳴~
  所以,材料也不post出來了。只因今次有朋友在場,為過程拍了照片,就把牛奶溶鹼過程記下來吧:

整個過程用了半個小時,很順利。記得先預備好油脂才溶NaOH,

因為油脂需要多些時間降至與NaOH差不多的低溫。
用牛奶溶NaOH要保持低溫,必須先把牛奶冷凍成冰,器皿外面還要用冰水鎮著,
把NaOH逐少逐少(每次約一湯匙)倒入牛奶冰上,開始時溶得很慢,因為做1200g皂都要
用到176g NaOH,為免NaOH接觸到空氣中的水分而變得黏黏的,我是分4次倒出來,再逐少加入牛奶冰中的。(檢討今次失敗的經驗,可能是在倒入NaOH後沒有馬上迅速攪拌。)
溫度保持在10度以下,並沒有傳說中的怪味喔!
因為溫度keep得低,NaOH溶晒,牛奶冰都未溶完,最後連牛奶冰都溶了,就與油混合。
這個配方這次攪拌了15分鐘就入模了。
oops....我作了一個錯誤示範,就是圖中所見,我沒有戴手套>< 千萬不要學我,溶鹼挺危險的, 雖然全程我都沒有踫到牛奶鹼水,我的手背還是有點刺刺的感覺,一定要小心!

2010年3月13日星期六

CP#36---安息香米糠皂(Benzoin Rice Bran Oil Soap)


適用:乾性/中性皮膚/洗面/沐浴/保濕滋潤

  安息香,讓我想起復活節。原本希望打一鍋應復活節的主題皂,但因為自一月以來天氣就非常潮濕,到現在才能實行;雖然皂寶寶是生出來了,卻要終日在抽濕房內,生不逢時><,誰叫我忍不住要打皂啊.
  這款米糠皂其實已經是再版,洗後感覺很舒服。米糠油是由糙米外表的一層米糠製造出來的,含有豐富的維他命E、蛋白質、維生素等營養;它的分子較小容易滲透到皮膚,供給皮膚水分和營養,還有美白、抗氧化和抑制皮膚老化的功能。
INS:137
材料:
米糠油25%、棕櫚油20%、棕櫚核油15%、椰子油10%、蓖麻油10%、甜杏仁油10%、白油10%
添加:維他命E、安息香粉
添加植物精華油(Essential Oil):
安息香EO(具有改善肌膚發炎、乾裂的情況,特別適合在冬天皮膚乾燥時使用。)
綠薄荷EO(促進循環.舒緩疼痛.幫助排毒.改善阻塞.對於粉刺.暗沉肌膚極有幫助。)
醒目薰衣草EO

過程:第一次打這個配方時,只攪拌了5分鐘就trace了,當時真是嚇一跳;今次有心理預備,只攪了10分鐘,就變得很稠很稠了,入吐司模冇無謂,入花模? 別想了。

製造日期:2010年3月11日
熟成日期:2010年4月29日
保存期:一年(但若皂身未出現黃班,都可以使用。)
存貨:20

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

CP#35---燕麥牛奶蜜糖皂(Oats and Honey Milk Soap)

  因為工作,這幾天都在搜尋以色列的食譜和飲食文化等。聖經形容以色列是”流奶與蜜之地”。記得兩年前看到這張剪報,覺得很有趣就剪了下來。上帝在聖經中的所應許的都是真的。於是,這塊”牛奶與蜜”皂就出來了。雖然沒有放入任何香味,但聞起來就像蜜糖蛋糕,加上少許可可渲染,真像極了一塊蜜糖雲石蛋糕呢!Yummy!
  造牛奶皂有幾個方法,其中一個就是用全脂奶粉,一樣有牛奶的豐富營養和滋潤,但會比鮮奶保存得耐一點。適用: 乾性敏感皮膚, 所有年紀膚質.
INS:140
棕櫚油 30% / 椰子油20% / 橄欖油20% / 芥花油13% / 白油10% / 葡萄籽酒5% / 蜜蠟2% / 維他命E 4g
添加:全脂奶粉(澳洲)23g, 蜂蜜 36g, 燕麥10g, 可可粉1小匙(渲染用)
製造日期:2010年1月24日
熟成日期:2010年3月14日
保存期:普遍一年,但皂身未出現黃班都可以用。
存貨:20塊

過程:
1. 蜂蜜、奶粉和水先混合備用。
2.因為感覺牛奶皂容易變軟,所以在配方中加入蜜蠟,但是,油就要加熱至約70度,再等它降溫至30多度要頗多時間,今次我在油42度時就混合了。 
3.到皂液略thick,加入蜜糖奶再攪拌。
4.入模後溫度升得很快,頭幾小時沒有密封保溫,兩小時內就出現了果凍。

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

CP#34---山茶花漢方美白皂(Camellia Oil Soap)

適用:乾性/老化皮膚/美白
  今次用的山茶花油,有很新鮮很香的山茶花味。山茶花油對皮膚的好處,上一次講過,今次就不重複了。
  ”玉容散”是愛美白的慈禧太后命御醫調配的配方,主要成分為珍珠,檀香,白牽牛,白蘞,白細辛,甘松,白芨,白芷,白朮等等逾20種中藥。可以入皂也可調成面膜。

INS: 153
棕櫚油 40% / 橄欖油 20% / 特級山茶花油 20% / 椰子油 20% / 維他命E 2g
超脂: 米糠油 2%
添加: 西印度檀香Essensial Oil(EO), 玫瑰草EO, 醒目薰衣草EO, 玉容散12g
製造日期:2010.1.16
熟成日期:2010.3.6 (7週)
保存期:普遍一年,但皂身未出現黃班都可以用。
存貨: 17塊

10月24日記:前幾天走入屈x氏,看看那些洗頭水、沐浴露都標榜些甚麼配方,參考參考。其中原來也有擺賣山茶花油,好像是潤髮油,一小瓶要百多塊錢,我好奇它加入甚麼要這麼貴,原來也是100%山茶花油,是精製過的。我想,拿廚房的油擺到護膚品店,身價升十倍不止。以前未學到油脂與清潔用品和護膚品的關係,也不會想得到。

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

CP#33---紫草剃鬚皂

適用:剃鬚/洗顏/沐浴; 乾燥/敏感皮膚

  我老公話,香港的剃鬚膏好貴,我話,剃鬚膏好臭;今次返加拿大探親,他又話要趁平入貨,我話不如試試我的剃鬚皂,所以今年的第一炮:剃鬚皂!
  紫草在手工皂界是很出名的。這中藥材有修護、傷口癒合、疤痕修復、消炎、促進肌膚組織再生等功效,是紫雲膏的主要材料,鎮靜舒緩皮膚和蚊叮蟲咬之不適。這款皂加入紫草浸泡油,是因為Brent每次刮完鬚之後,總是一臉血點,很嚇人。希望紫草皂能舒緩一下他的皮膚。
  紫草入皂,亦用作天然之色素,聽說皂的顏色會因紫草濃度,時間等因素而不同,由灰至藍至紫色都有。這底皂入模時是紫藍色的,脫模時是灰色(大概是12%太少了吧?!) 他日熟成時是甚麼顏色,還有待揭中。
  要是老公不喜歡用來剃鬚的話也不要緊,這款皂亦具清潔力,可用作洗顏和沐浴,適用於乾燥和脆弱之皮膚。

總重: 1200g
INS: 141
棕櫚油30% / 椰子油16% / 乳油木果脂(未精製)15% / 橄欖油12% / 芥花油(紫草浸泡3個月多)12% / 蓖麻油10% / 可可脂5% / 維他命E 3g
超脂: 甜杏仁油 24g
添加: 廣藿香FO 24g (我覺得是很Man的香味^^)
製造日期: 2010/1/9
熟成日期: 2010/2/27 (7週)
保存期:普遍一年,但皂身未出現黃班都可以用。
存貨: (這款切得小一點) 24塊

過程: 因為天氣凍, 稍提高混合溫度至NaOH 45/油42

2009年12月12日星期六

CP#32---甘菊橙薑蜜皂(Chamomile Orange Ginger Honey Soap)

適用: 乾/中性皮膚; 冬天用; 甜橙EO有感光性, 用後避免日曬

一直想做一款薑皂冬天用,薑能促進血液循環,使身體溫暖。
這款皂的靈感來自一杯熱檸薑蜜,冬天時有一杯熱飲在手已經感覺好幸福,希望這款皂也能帶來幸福感。
INS: 142
紅棕櫚油202g (修護) / 棕櫚油158g (使皂厚實) / 橄欖油(洋甘菊浸泡4個月) 240g (滋潤防敏修護) /
椰子油 240g (清潔力) / 米糠油 120g (保濕滋潤) / 葡萄籽油 120g (保濕抗氧化) / 白油 120g (使皂厚實) / 維他命E油 4g (抗氧化)
添加: 薑EO 12g, 甜橙EO (幫助皮膚排毒) 12g, 薑末 13g, 蜜糖 (保濕) 31g

熟成日期: 2010年1月30日 (7週)
保存期:普遍一年,但皂身未出現黃班都可以用。
存貨: 11塊

2009年11月28日星期六

CP#31--洋甘菊修護牛奶皂(Chamomile Milk Soap)

適用:乾性/中性皮膚/冬天滋潤
  洋甘菊浸泡油終於完成了,打開瓶子就聞到濃濃的洋甘菊香味,有感只有親手造的東西,才會如此捨本的把最美好的材料,都充滿在一塊小小的肥皂裡。(我開始了手工皂之後,有人曾試對我說信不過Homemade的東西,我聽了都不知如何回答,其實我們又不是小學生做手工,Homemade的東西,無論是食物,或是護膚品,造的人清楚每一樣材料,選料常常是最上乘的,做的時候滿懷感情,做不好是不會拿出來與人分享......)
洋甘菊適合各種膚質,能抗過敏,修護皮膚細胞,舒緩多種皮膚不適,如濕疹,乾燥等。加上牛奶的滋潤,燕麥糠的輕柔去角質,應該是一塊很棒的皂。
INS:151
材料:橄欖油(洋甘菊浸泡4個月)30% / 椰子油 15% / 棕櫚油 25% / 棕櫚核油 10% / 甜杏仁油10% / 白油 10% / 維他命E 3g
全脂牛奶 (澳洲)代水: 423g
添加: 荷荷巴油 21g, 醒目薰衣草Essensial Oil 3g, 燕麥糠 10g
熟成日:10年1月16日(7週)
保存期:因為加入鮮牛奶,保存期約半年,但皂身未出現黃班都可以用。
存貨:1塊

過程:第二次造牛奶皂,汲取了上次的經驗,先把所有牛奶結成冰塊再溶氫氧化鈉,外面再用大量冰塊鎮著,全程keep住20度以下,雖然溶得慢,但沒有傳說中用奶溶NaOH的臭味,沒有變焦糖色,也沒有像上次一樣產生大量乳脂塊(因乳脂在高溫中產生皂化),過程真的比較想像中輕鬆,今次預備工夫只用了一小時就可以混合材料(沾沾自喜中)。如此製造出來的奶皂較白,有些皂友要求很高,追求造到這種沒有變焦糖色的雪白奶皂(因為一般以奶/奶粉入皂都會變焦糖色),認為keep住低溫故能保持奶中的全部營養;雖然我不知道詳情如何,我還是很開心可以做得到。

2009年10月4日星期日

CP#30--橙花桂花滋潤皂(Neroli Osmanthus Soap)


適用:冬天 / 乾性 / 敏感皮膚
橄欖油(桂花浸泡)20% / 椰子油 18% / 棕櫚油 30% / 可可脂 10% / 乳油木果脂 12% / 蓖麻油 10% / 維他命E /
橙花純露(代水)(調理皮膚,收歛毛孔,消炎潤膚)

過程:又一驚嚇配方,開始攪了5分鐘就trace,原本打算用綠藻粉+珠光粉做美美的渲染都來不及就入模了。起初很擔心是假皂化,脫模來個”油水分離”就慘了;幸好沒事,而且切的時候也沒有軟硬不均勻的感覺,虛驚一場。
不過下次這樣可能會好一點:固體油偏多的配方,要保持低溫,今次的混合溫度是N 43/油38,可能跟書的38/35會好點。
這配方不適合做渲染,但會很適合做分層皂。

熟成日:2009年11月22日(7週)
存貨:4塊

2009年9月14日星期一

CP#29--抹茶桂花牛奶皂 (Green Tea Osmanthus Milk Soap)

適用:乾性 / 敏感皮膚 / 冬天 / 洗顏 / 沐浴
用了100%全脂牛奶代替純水,聽起上來都很滋潤吧^0^! 奶皂比用水或花茶做的手工皂多了乳脂,因此溫和又滋潤;但溶NaOH很不好溶,製作時間較長又易失敗,今次製作時間差不多3小時,不過...還都是值得的。
INS: 140
椰子油 20% / 橄欖油20% (其中80%是桂花浸泡兩個月) / 芥花油20% (綠茶浸泡10個月) / 棕櫚油 30% / 白油 10%
100%全脂鮮牛奶(Made in Australia)
超脂: 荷荷巴油 1%
添加: 抹茶粉 1%

熟成日: 09年11月2日
存貨: 0塊

配方是CP#28的配方,拿它做成牛奶皂看看有何分別。手工皂就是這樣千變萬化。我之前介紹過綠茶能抗氧化,據說還能收毛孔、淡班和美白。今次不單用了綠茶浸泡油,還用了抺茶粉做渲染。別以為抹茶皂一定是綠色,原來抹茶入皂會自然變成啡色,而奶皂是淺啡色,出來的效果很似雲石蛋糕,很可口的樣子。
桂花則有美白、排毒功效。

2009年8月22日星期六

CP#28---香檸綠茶皂 (Lemon Green Tea Soap)


適用:乾性肌膚 / 洗顏 / 沐浴 / 夜間用 / 抗氧化

這是用過的人都喜愛的配方,成品是淡淡的綠色。
INS: 139
椰子油 20% / 橄欖油 20% / 有機綠茶浸泡(9個月)芥花油 20% / 棕櫚油 30% / 白油 10%
添加:檸檬EO, 甜橙 EO

熟成日:09年10月8日 (7週)
存貨:2塊

  今次邀請了幾位對手工皂有興趣的朋友來參觀,多謝Angela拍下以的照片(除了最後2張我自己在稍後補拍)。使我有機會把過程post出來與大家分享,不過,以下的說明只是一個分享和示範,並不如書本或課堂的教導詳細,不能就這樣跟著學會,請留意。
  肥皂的形成,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化學反應:油脂+水+鹼(氫氧化鈉)=肥皂+甘油(皂化後就不存在氫氧化鈉)
  所以,有人說:手工皂是易學難精。有幾易?看下圖便知;有幾難?要做出能兼顧滋潤度,起泡度,耐用度的肥皂就要考造皂者的工夫,至於美觀又有香味的,更是錦上添花。






預備工具材料






先量水和溶鹼(氫氧化鈉),氫氧化鈉處理不小心的話很危險,一定要小心處理。在通風處混合氫氧化鈉和水,混合時會短時間會產生腐蝕性氣體,溫度可升高至100度,故要非常小心。用溫度計輕輕攪拌至透明,小心把鹼水放一邊降至合適溫度。







先加熱溶固體油










溫度保持在50度以下,以免油脂營養受破壞










加入其他油脂或浸泡油










待氫氧化鈉和油脂都降至合適的溫度,邊混合邊攪拌。






今次攪了半小時,算是快的了。









攪拌至trace(可在表面劃8字) ,即可入模。







放保溫袋,加大量毛巾保溫至少24小時








翌日,皂變硬後即可脫模


等一至兩日稍硬後,切塊,晾皂一至兩個月,用試紙測試ph之後,即可使用。

2009年8月17日星期一

CP#27---山茶花滋潤皂(Camellia Oil Soap)

適用:乾性/老化肌膚/沐浴/洗顏
又到為冬天作準備的時候嘞~
山茶花油含豐富之蛋白質,維他命A, E等,有高抗氧化物,讓皮膚處於良好狀態,調整肌膚並保濕,形成一層很薄的保護膜,保住皮膚水分,防護紫外線與空氣污濁對皮膚的損害。使皮膚有光澤。
想做有內在美又有外在美的皂,總是想加點變化。加入紅棕櫚油變橙黃皂,為冬天添些陽光氣息。(註:天然的顏色入皂容易減退,紅棕櫚油的橙色來自葫蘿蔔素,容易因光線退色,但不影響皂的品質和效用。)

INS: 159
有機山茶花油 20% / 橄欖油 16% / 椰子油 24% / 棕櫚油 30% / 紅棕櫚油 (修護作用) 10% / 維他命E
添加:迷迭香Esential Oil, 薰衣草 EO, 檸檬EO, 荷荷巴油, CP#26皂條

熟成日: 09年9月25日
存貨: 2塊

10/11/09 洗感:泡沫細密持久,洗後感覺清爽潤澤又不乾,皮膚有光澤,很適合冬天使用。

2009年8月6日星期四

CP#26--大樹皂之秋(清爽甜杏仁皂)

我也要做又好用又美麗的皂,大樹皂是我在網上學的,
麻煩的地方是要分兩次做,幾天之內要打兩次皂,真的要得閒先得。

適用:一般膚質
甜杏仁油是一種質地輕柔,高滲透性的天然保濕劑,對面皰、富貴手與敏感性肌膚具有保護作用,溫和又具有良好的親膚性,各種膚質都適用,能改善皮膚乾燥發癢......滋潤與軟化皮膚......(抄書中..)

椰子油24% / 棕櫚油 30% / 甜杏仁油 20% / 葡萄籽油 14% / 白油 10% / 蜜臘 2%
樹葉部分添加:黃薑粉 (天然調色用), 丁香EO(振奮精神,並可促進血液循環,紅潤皮膚,减輕疼痛 ), 薰衣草EO, 黃岑皂絲, 荷荷巴油
500g樹幹部分(提早三晚預備)添加:可可粉 5g,丁香EO 9g 雪松EO 1g, 荷荷巴油 14g

做樹幹的過程:
--我通常用椰子油棕櫚油加熱溶固體油,避免使貴價油的營養因高熱受破壞;今次放完所有油脂(感謝神不是trace了才發覺),才發現忘了加蜜臘,由於不想整鍋拿去加熱,就分開加熱蜜臘至溶掉,再倒入其他油脂中 (溫度40),不料蜜臘入到油中馬上凝固,結果我要把整鍋油加熱至70度才把蜜臘重新溶解,幸好再降溫至47度都沒有再結塊,就匆匆混入NaOH液,好險啊!真不想浪費了油,特別是100g的甜杏仁油! 下次要看清楚材料清單。
--本來樹底用的是白色皂,但失策地用了黃色蜜臘,使皂皂偏黃。 
--丁香EO似乎會加速皂化,一落d皂液立刻thick咗。
--3天之前再做樹葉部分,已經順利多了。

熟成日:09年9月26日
存貨:4塊

2009年8月3日星期一

CP#25--抗菌茶樹皂NO.2

適用: 中性/抗菌消炎

因為1)要用完手上的蓖麻油;2)喜歡這配方;3)近來疫病肆虐,清潔還要抗菌;所以又做了CP#18的配方,不同的是上次加入紫草粉,今次加入抗菌消炎的黃岑粉。兩者功效差不多,想試試用不同東西入皂的分別。
INS:153
椰子油 215g (16%) / 棕櫚核油 215g (16%) / 茉莉浸泡芥花籽油 134g (10%) / 蓖麻油 242g (18%) / 棕櫚油 403g (30%) / 白油 134g (10%) / 維他命E 2g
氫氧化鈉 198g
純水 445g
添加: 茶樹Essential Oil 18g, 薰衣草Essential Oil 13g, 牛油果油 17g, 黃岑粉10g+水34g (先開勻)
混合溫度:NaOH 42 / 油 38
過程:
1. 我原先以為”黃”岑粉入皂一定是黃色,不料一入皂馬上變成紅色,@.@
2. (4/8)今天脫模了,整塊都有果凍現象(質地會較細緻hehe),是有透明感的橙紅色,不知熟成時是甚麼顏色....唔,做手工皂就是這樣,每次都有surprise...

Brent第一次參與--幫我切皂!他越想切得直,就切得越斜,哈哈。切得不美,還是好用的皂。

熟成日:09年9月13日(6週)
存貨:16塊

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

CP#24--迷迭香蕁麻洗髮皂

保溫袋內有甚麼, Black Bear 這樣緊張的看守?
是剛入模的皂皂,要保溫至少24小時,硬了就可以切塊了!
適合::中性髮質/改善脫髮/沐浴也可以
近來一個廣告話:頭髮一年生長6至12吋,這樣我的頭髮這一年肯定是屬於生長速度那種,不知道是否因為用了自家洗髮皂的關係呢?!
上一款洗髮皂太滋潤,今次用了上課學回來配方,洗過頭髮很清爽,對我來說剛好。加入對頭髮滋補的山茶花油、迷迭香精華和蕁麻,對修復頭髮,改善脫髮都有助益。

INS: 159
山茶花油 252g (15%) / 蓖麻油 84g (5%) / 椰子油 672g (40%) / 白油 336g (20%)/ 葵花籽油 336g (20%) / 維他命E 2g
氫氧化鈉 261g
迷迭香花茶 652g
添加: 蕁麻葉粉 30多小匙, 迷迭香Essential Oil 33g, 荷荷巴油 23g
熟成日: 09年9月2日 (6週)

存貨: 12塊

洗感:多泡泡,洗後頭髮很柔軟。用了半年之後,我發覺多了baby hair。

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

我的花草浸泡油

手工皂--珍貴在於製皂人所付出的心思和時間,由預備到晾皂期間的耐心等待,製成了一塊塊的寶貝;非外人所能瞭解。
作手工皂的人,很多都浸泡花草入皂,我也不例外。以花草浸泡植物油至少一個月,讓花草的精華和香氣溶於油中,使製成的皂帶有花草的療效和香氣。去年浸了洋甘菊、綠茶、玫瑰和茉莉;我最喜歡的要算洋甘菊了,香氣是最濃郁的。

現有的浸泡油:

金盞花 (抗菌,修護)自09年7月12日
洋甘菊 自10年1月9日
紫草根 自09年9月(濕疹、暗瘡、敏感皮膚、調整)

啊!滿屋都是手工皂的東東西西了~~XD

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

CP#23--金盞花蜜糖皂

乾中性/沐浴/抗菌修護
我是一個很懶護膚的人,當有重要場合要見人,之前一晚頂多是敷個蜜糖面膜,就是直接把蜜糖薄薄的搽滿塊面,15分鐘之後洗淨就得,保濕兼潔膚,很方便,今次拿來入皂,保濕兼可以殺菌喔!

INS: 141
椰子油 120g (10%) / 棕櫚核油 120g (10%) / 棕櫚油 360g (30%) / 橄欖油 120g (10%) / 乳油木果脂 180g (15%) / 大豆油 180g (15%) / 白油 120g (10%) / 維他命E 3g
氫氧化鈉 172g
金盞花茶 378g
添加: 龍眼花蜂蜜 61g + 17水, 金盞花瓣, 西柚FO 7g
混合溫度:鹼38/油35

Ready Date: August 30, 2009

存貨: 方塊6

記錄:西柚FO加速皂化,是上次紅酒皂失敗的罪魁禍首之一,今次一次用完,也只有7g(比1%還少),大幸,不然可能入不了花花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