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28日星期六

CP#31--洋甘菊修護牛奶皂(Chamomile Milk Soap)

適用:乾性/中性皮膚/冬天滋潤
  洋甘菊浸泡油終於完成了,打開瓶子就聞到濃濃的洋甘菊香味,有感只有親手造的東西,才會如此捨本的把最美好的材料,都充滿在一塊小小的肥皂裡。(我開始了手工皂之後,有人曾試對我說信不過Homemade的東西,我聽了都不知如何回答,其實我們又不是小學生做手工,Homemade的東西,無論是食物,或是護膚品,造的人清楚每一樣材料,選料常常是最上乘的,做的時候滿懷感情,做不好是不會拿出來與人分享......)
洋甘菊適合各種膚質,能抗過敏,修護皮膚細胞,舒緩多種皮膚不適,如濕疹,乾燥等。加上牛奶的滋潤,燕麥糠的輕柔去角質,應該是一塊很棒的皂。
INS:151
材料:橄欖油(洋甘菊浸泡4個月)30% / 椰子油 15% / 棕櫚油 25% / 棕櫚核油 10% / 甜杏仁油10% / 白油 10% / 維他命E 3g
全脂牛奶 (澳洲)代水: 423g
添加: 荷荷巴油 21g, 醒目薰衣草Essensial Oil 3g, 燕麥糠 10g
熟成日:10年1月16日(7週)
保存期:因為加入鮮牛奶,保存期約半年,但皂身未出現黃班都可以用。
存貨:1塊

過程:第二次造牛奶皂,汲取了上次的經驗,先把所有牛奶結成冰塊再溶氫氧化鈉,外面再用大量冰塊鎮著,全程keep住20度以下,雖然溶得慢,但沒有傳說中用奶溶NaOH的臭味,沒有變焦糖色,也沒有像上次一樣產生大量乳脂塊(因乳脂在高溫中產生皂化),過程真的比較想像中輕鬆,今次預備工夫只用了一小時就可以混合材料(沾沾自喜中)。如此製造出來的奶皂較白,有些皂友要求很高,追求造到這種沒有變焦糖色的雪白奶皂(因為一般以奶/奶粉入皂都會變焦糖色),認為keep住低溫故能保持奶中的全部營養;雖然我不知道詳情如何,我還是很開心可以做得到。

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

環保洗衣球

  去年已經聽聞環保洗衣球,只是一直未見市面上流行起來。今個月當開始Christmas shopping時,給我在煤氣公司看到了,不過要成差不多五百大元;幸好,同一天又讓我在吉x島看到,韓國出的,on promotion, 只需三百蚊,立刻買了兩個,一個送給弟弟;因為他是密室晾衣服,吸入太多化學物資對身體不好。洗衣球不單環保省錢(可以用1000次),連洗衣球本身都可以回收循環再用,啱聽!

  據稱:1)產品不含化學成分,不會造成化學成分殘留在衣服上,避免因化學殘留物造成皮膚敏感。2)能去除水中氯氣,有效防止衣服褪色,不傷衣物纖維,延長衣服壽命,洗後自然回復柔順,不用柔順劑。3)有殺菌除臭功能,消除水中細菌及洗衣槽的黑霉菌。4)洗衣時不會使衣物亂成一團。5)省水省電省時間。6)只至三年不用購買洗衣粉和柔順劑,節省金錢。7)洗衣排出的污水不含化學成分,減少污染水源,為環保出一分力。
  
  回家一試,效果不錯,首次用要浸一浸水,洗出來的衣服當然沒有香味,但感覺乾淨,沒有臭味,可以接受;說明書教:如果想增加潔白效果,加一湯匙小蘇打;如果想辟味(濕味),加一湯匙醋。兩樣都只用一湯匙,不用我時時要買小蘇打和醋,都okay!
  總結:我很開心找到這個環保洗衣球,值得一試,省錢,天然,不會損害健康,又不會損害地球。如果家中有化學洗衣粉剩餘亦可開始使用洗衣球,因為如果衣服太髒的話,可以用平常分量的20%的洗衣粉同洗衣球一起用。

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

關於手工皂的問與答

一些自己或朋友問過的問題:(陸續加入)
Q1:
用手工皂是否洗得乾淨? 可以殺菌嗎?
Ans: 手工皂本身就殺菌清潔;而且很多手工皂的材料也會提高殺菌的能力,例如:茶樹,山雞椒,薰衣草精油,備長碳,檸檬,黃岑粉,紫草等。要過清潔平安的生活,手工皂是綽綽有餘的。現在我家的清潔,由頭到腳,連廚房和馬桶都是手工皂(加小蘇打或茶籽粉)清洗的。反而是市售的產品,貨不對辦時有聽聞,不能殺滅細菌,而且人工成合的化學劑,損害皮膚。
Q2:為甚麼要堅持用手工皂?
Ans:這一條要人代答,因為我懶寫......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4ThxydOaBRqBN_hW2xhx4OBg/article?mid=111&sc=1

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

手工皂的耐用問題

這是一篇我想寫很久的文章。我相信用過手工皂的人,對手工皂唯一的埋怨,就是它不耐用。遇上潮濕的季節更甚,手工皂很快就變得軟軟爛爛的,很不好用。

Q1: 手工皂為甚麼比市售的肥皂來得軟,和易溶呢?
Ans: 首先,因為天然的手工皂並沒有加入硬脂酸,或其他化學合成物,故手工皂較不能對抗外間溫度和濕度的變化。第二,手工皂的做成有個簡單的公式:油脂+水+鹼(氫氧化鈉)=肥皂+甘油。正因為手工皂含豐富的甘油,佔了皂的1/4,而甘油會接收空氣中的水份,(所以在梅雨季節打的皂不易保存)使皂皂在潮濕的環境下容易變軟。 第三,手工皂比較市售的清潔用品,用上更多有益皮膚的軟性油脂。

Q2: 製作手工皂時選用的油脂會影響硬度和耐用性嗎?
Ans: 當然會。製作肥皂的油脂分為硬油和軟油,硬油如椰子油和棕櫚油,本身對皮膚沒甚功效,卻能增加硬度和起泡度,不過硬油太多往往嫌它清潔過頭。乳油木果脂是少數既能增加硬度又滋潤的油脂之一。而其他營養較高、滋潤皮膚的都屬軟油,例如橄欖油等。軟油比例多的皂,自然就會比較軟,但也軟溫和。
每種油脂都有INS硬度值,造皂者能夠平衡滋潤和硬度,常常要在配方上多多考量硬油和軟油的比例。
某些添加物,例如備長碳也會增加皂的硬度,不過不在此詳細討論了。
(註:關於各種油脂的介紹,可在網上search"手工皂油脂特性",有很多詳細的討論)

Q3: 如何選擇軟硬適中的手工皂?
Ans: 手工皂的INS值可作參考,通常INS150的手工皂是算夠硬的了,但洗感和如何保存才是最關鍵的。

Q4: 如何使皂不容易軟爛:
1. 晾皂兩個月或以上,使皂的水份徹底蒸發,我在夏季打皂,必要時會把皂移至冷氣房或開抽濕,照顧周到。熟成後的皂也不要密封式包裝,人常說,手工皂是會呼吸的,怕塵的話用紙包起,放在陰涼的地方即可。

2. 不要使用底部盛水的肥皂盒。人以為只要肥皂不佔到水就可以,其實如果肥皂盒的底盤有水積著,水分不能揮發,即使水佔不到肥皂,肥皂還是會變軟爛的。我放辦公室洗手的肥皂,就有這個問題;至於我家...(看上圖),皂皂乾得很快的。

3. 使用時千萬不要拿肥皂到水裡沖洗,使用時一手拿乾的肥皂,一手拿濕的浴沐球擦出足夠的泡沫,把肥皂放回肥皂盒,才開始擦身,通常這樣肥皂盒很少積水,肥皂會很耐用。

4. 兩塊以上的肥皂交替使用,使每塊肥皂乾燥的時間延長,所有肥皂都會更耐用。

5. 最後,就是加入3%的硬脂酸 (stearic acid)
硬脂酸其實並非化學合成物,它普遍存在於動物和植物油脂中,據說用來入皂不單能增加硬度,而且比較棕櫚油還要溫和。造皂的油脂中,可可脂和乳油木果脂本身就含40%硬脂酸,所以它們造成的皂也比較堅實耐用。聽起上來好像不錯,但也有皂友認為手工皂中的硬脂酸過多,會在皮膚上留上一種厚重的黏膩感,冬天還可以,夏天會難受。怪不得可可脂和乳油木果脂都讓我想起冬天的皂;夏天,還是清爽一點舒服,皮膚,就是要有呼吸的感覺才好呀。

2009年10月4日星期日

CP#30--橙花桂花滋潤皂(Neroli Osmanthus Soap)


適用:冬天 / 乾性 / 敏感皮膚
橄欖油(桂花浸泡)20% / 椰子油 18% / 棕櫚油 30% / 可可脂 10% / 乳油木果脂 12% / 蓖麻油 10% / 維他命E /
橙花純露(代水)(調理皮膚,收歛毛孔,消炎潤膚)

過程:又一驚嚇配方,開始攪了5分鐘就trace,原本打算用綠藻粉+珠光粉做美美的渲染都來不及就入模了。起初很擔心是假皂化,脫模來個”油水分離”就慘了;幸好沒事,而且切的時候也沒有軟硬不均勻的感覺,虛驚一場。
不過下次這樣可能會好一點:固體油偏多的配方,要保持低溫,今次的混合溫度是N 43/油38,可能跟書的38/35會好點。
這配方不適合做渲染,但會很適合做分層皂。

熟成日:2009年11月22日(7週)
存貨:4塊

2009年9月14日星期一

CP#29--抹茶桂花牛奶皂 (Green Tea Osmanthus Milk Soap)

適用:乾性 / 敏感皮膚 / 冬天 / 洗顏 / 沐浴
用了100%全脂牛奶代替純水,聽起上來都很滋潤吧^0^! 奶皂比用水或花茶做的手工皂多了乳脂,因此溫和又滋潤;但溶NaOH很不好溶,製作時間較長又易失敗,今次製作時間差不多3小時,不過...還都是值得的。
INS: 140
椰子油 20% / 橄欖油20% (其中80%是桂花浸泡兩個月) / 芥花油20% (綠茶浸泡10個月) / 棕櫚油 30% / 白油 10%
100%全脂鮮牛奶(Made in Australia)
超脂: 荷荷巴油 1%
添加: 抹茶粉 1%

熟成日: 09年11月2日
存貨: 0塊

配方是CP#28的配方,拿它做成牛奶皂看看有何分別。手工皂就是這樣千變萬化。我之前介紹過綠茶能抗氧化,據說還能收毛孔、淡班和美白。今次不單用了綠茶浸泡油,還用了抺茶粉做渲染。別以為抹茶皂一定是綠色,原來抹茶入皂會自然變成啡色,而奶皂是淺啡色,出來的效果很似雲石蛋糕,很可口的樣子。
桂花則有美白、排毒功效。

2009年8月22日星期六

CP#28---香檸綠茶皂 (Lemon Green Tea Soap)


適用:乾性肌膚 / 洗顏 / 沐浴 / 夜間用 / 抗氧化

這是用過的人都喜愛的配方,成品是淡淡的綠色。
INS: 139
椰子油 20% / 橄欖油 20% / 有機綠茶浸泡(9個月)芥花油 20% / 棕櫚油 30% / 白油 10%
添加:檸檬EO, 甜橙 EO

熟成日:09年10月8日 (7週)
存貨:2塊

  今次邀請了幾位對手工皂有興趣的朋友來參觀,多謝Angela拍下以的照片(除了最後2張我自己在稍後補拍)。使我有機會把過程post出來與大家分享,不過,以下的說明只是一個分享和示範,並不如書本或課堂的教導詳細,不能就這樣跟著學會,請留意。
  肥皂的形成,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化學反應:油脂+水+鹼(氫氧化鈉)=肥皂+甘油(皂化後就不存在氫氧化鈉)
  所以,有人說:手工皂是易學難精。有幾易?看下圖便知;有幾難?要做出能兼顧滋潤度,起泡度,耐用度的肥皂就要考造皂者的工夫,至於美觀又有香味的,更是錦上添花。






預備工具材料






先量水和溶鹼(氫氧化鈉),氫氧化鈉處理不小心的話很危險,一定要小心處理。在通風處混合氫氧化鈉和水,混合時會短時間會產生腐蝕性氣體,溫度可升高至100度,故要非常小心。用溫度計輕輕攪拌至透明,小心把鹼水放一邊降至合適溫度。







先加熱溶固體油










溫度保持在50度以下,以免油脂營養受破壞










加入其他油脂或浸泡油










待氫氧化鈉和油脂都降至合適的溫度,邊混合邊攪拌。






今次攪了半小時,算是快的了。









攪拌至trace(可在表面劃8字) ,即可入模。







放保溫袋,加大量毛巾保溫至少24小時








翌日,皂變硬後即可脫模


等一至兩日稍硬後,切塊,晾皂一至兩個月,用試紙測試ph之後,即可使用。